世界上最大的海马身长达到34厘米,是在多塞特郡发现的,而最小的海马只有16毫米,是在马来西亚海域13米深的水中发现的,只有成年人的手指头大小。
其主要分布于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在我国一般生活在黄海、渤海、秦皇岛沿海、塘沽外海、黄河三角洲登等海域。
海马身形属头侧扁,头每侧有2个鼻孔,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眼睛可以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胸腹部凸出,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常呈卷曲状,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之间,无尾鳍,它的鳍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但用高速摄影,注意观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动的棘条。这些棘条能在一秒钟内,来回活动七十次的速度。海马能乘着此进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后或上下的移动。
海马是靠鳃盖和嘴的伸张活动吞食食物,海马主要靠摄食小型甲壳动物,如挠足类、蔓足类的藤壶幼体、虾类的幼体及成体、萤虾、糠虾和钩虾等。淡水枝角类等也可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在海水中迅速死亡以污染水质。
海马的摄食量与水温、水质密切相关。在适温范围内,水温高,则摄食量大,消化快。水质不良时,摄食量减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条件下,海马的一天的海摄食量很大,同时耐饥性也很强,从初生苗到成鱼耐饥时间可达4~天。
海马的雌雄鉴别很简单,就是雄鱼有腹囊(俗称:育儿袋),而雌鱼没有腹囊。雄性海马从不跟它们的孩子一起玩耍,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雄海马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子囊。交配期间,雌海马把卵子释放到育子囊里,雄性负责给这些卵子受精。雄海马会一直把受精卵放在育子囊里,直到它们发育成形,才把它们释放到海水里。
海马的习性较特殊,通常喜栖于藻丛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带海区。它的性甚懒惰,常以卷曲的尾部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之上,有时也倒挂于漂浮着的海藻,或其他物体上随波逐流。除了摄食或其他原因暂时离开缠附物,之后,又找到其他物体附着之上。海马的游泳姿势十分优美,鱼体直立水中,完全赖以背鳍和胸鳍高频率地作波状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