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考试脑科学记不住,可能是你只输入
TUhjnbcbe - 2024/8/25 17:38:00
什么是泛发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327/4598822.html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情况:

看了几遍的东西,可到了要用的时候,还是没记清楚。

明明自己很努力地备考了,可考试的结果还是不理想。

临时恶补了需要用到的数据或知识点,应对得不错,过了一个月全忘了。

这个时候,也许你开始否定自己:

我的脑子太笨了,就是记不住。

我的记忆力就是没有别人那么好,记了又忘。

“记忆”看不见摸不着,它到底是什么?记忆力真的是天生的,无法改变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所谓的“记不住”可能是方法不对。

1、头脑里的东西是如何被记住的

记忆是将神经回路的动力学现象转化为一定规则,在突触重叠的空间中,根据读取的外部时空信息,形成一种内部信息表达的过程。

简单概括,记忆就是新神经回路的形成。

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网络,由一个个单元组成,称之为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之间由神经纤维组织的道路相连接,形成了神经回路。

这是《考试脑科学》一书中描述的。

作者池谷裕二,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系研究科教授,专门研究人脑海马体与大脑皮层的可塑性。

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人脑的记忆过程,并用实验向人们证明如何让你记住更多,记得更牢。

我们每天从早到晚要看见或听见无数的事情,关于自己的和无关自己的。

人脑不同于计算机,没有存储器扩容的功能,需要将有限的存储空间充分利用,就要过滤掉“非必要信息”,留下“必要信息”。

所以,有的事我们记得住,有的只是匆匆一过。

被记住的就是被大脑判定为“必要信息”给留住了。

这个起判定作用的,是大脑中的海马体。

海马体是人脑重要的功能区,形似香蕉或像微微弯曲的小指,位于耳朵深处的大脑部位。

海马体是个非常严厉的判定官,它的判定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存。

可能你会说,那很多事情可能都没有关系到生存呀,那是不是我们注定会忘记。

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要采取一些“欺骗”行为,“迷惑”海马体,让它认为,这个事情很重要,是必要信息,要记住。

在小时候学习知识时,老师为了使我们记忆深刻,常常让我们把同一个知识点抄写多遍。

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有的人也习惯一个单词在草纸上反复写几遍。

这与“迷惑”海马体的行为相似——持续不断地将需要记住的信息发给海马体。

简单来讲,就是重复。

海马体多次收到这个信息,那这个一定是必要的,要存储下来。

曾经看过杰克·韦尔奇说的一段话:

“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的重复它,终会使之成为现实。”

记忆也是如此。

2、人脑的模式是“输出依赖型”

为了证明人脑对输出的重视程度,做了一个实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选择一些实验参与者,将他们分成4个小组,记忆同样的40个斯瓦西里语单词,但每组采取的方式不同。

小组1:将40个单词全部重新背一遍,再接受之前相同的考试。如果没有达到满分,就再去背这40个单词,再重复之前的考试。

小组2:在重新学习的时候,只重新记忆上次考试中答错的单词,再参加全部40个单词的考试,如果没有得到满分,再记忆这次答错的单词。

小组3:重新记忆的内容与小组1相同,是全部的40个单词,但是考试的内容只是前次答错的单词,如果没有得到满分,依然重复全部单词,再考出错的部分。

小组4:重新学习时,只记忆答错的单词,再考的时候也只考出错的部分,没有得到满分,就再学习错的单词,再考出错的部分。

以上4组的记忆方式是反复进行的,直到满分为止。

大家认为这4种不同的方法哪种能先记住所有单词的呢?

是小组1吗?还是小组4呢?

事实上,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

每个小组的结果并不存在差异,也就是说无论这4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忆,重复的次数是一致的。

那这个实验的意义何在呢?一周后结果发生变化。

一周之后再次测试参与者这40个单词,得到的结果差异巨大。

小组1和小组2采取每次考试都考全部单词的参与者,成绩在80分左右,小组3和小组4,只考出错单词的参与者,成绩只有35分左右。

这个实验结果反映了人脑的本质:人脑中存在“输入”和“输出”两种操作。

“输入”是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实验中即记忆单词。

“输出”在实验中即考试,实际就是对大脑中已存内容的提取过程。

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没有输入的话,就没有记忆来源。

但仅有输入而不输出,输入的信息也会忘记,输入的过程就变成了走过场,白白浪费精力。

对海马体而言,“欺骗”它的行为是信息反复出现。

频繁地调取大脑中的信息,会让海马体更认为这个信息非常必要,是有用的。

因此,输出更为重要。

3、记忆也是有分类的

人脑的记忆类型分为三种:方法记忆、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

三种记忆类型的地位并不平等,有上下等级之分。

金字塔底层的是方法记忆,记忆模式较为原始,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越是古老的原始动物,方法记忆越发达。

它是一种“用身体记住的方法”,类似于我们通常说的“肌肉记忆”。

这种记忆方法被认为是“魔法记忆”,一旦形成记忆,会在必要时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脑海中。

但它的弊端是,经历时间长,需要持续不断的积累才能发挥其效果。

知识记忆,比如学习英语单词、历史年号、定义公式等。

这类记忆大多数需要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在缺少契机的情况下不容易被想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种方式与前两种则不同,是与自己过去的经验或经历相关的记忆,因亲身经历了事情的过程后形成的记忆。

这类记忆被称为经验记忆。

经验记忆的好处是记忆会因为一些条件的发生而被轻易地唤醒。

举个简单的例子。

同事在聊天的时候突然问你“早餐吃的什么”,你可能愣住了,一时间想不起来。

但你想到早上煎鸡蛋的时候把手烫了一下,就记起来早餐吃的煎蛋、牛奶还有蔬菜沙拉。

4、经验记忆帮助提高“输出”

(1)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

讲述作为“输出”的形式之一,是形成经验记忆比较简单的方法。

你想记住哪些信息,就把哪些信息讲给你的朋友或家人。

在讲述的过程中,信息在大脑中被重新提取,产生对大脑海马体的“迷惑”行为,更容易记住。

讲的次数越多,记忆的就越深。

(2)眼、耳、手并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脑的记忆主要依靠“看”。

实际上,听觉产生的记忆比单纯通过视觉来记忆会节省时间,也更不容易忘记。

比如,听歌。

一首新歌,我们听上两三遍几乎能跟着哼唱出来;大街小巷都放的歌曲,无意间也会哼出几句。

但如果单独把歌词给你,一句句的去背,需要背多少遍才能把歌词记住呢。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看和听的基础上,增加手的触感,会影响海马体,充分发挥海马体的记忆功能。

用笔写的过程就是在输出,多写的过程是在反复输出。

(3)善于联想

根据经验记忆的特点,某种条件的发生会引起记忆被唤醒。

尽可能多的制造这样的条件,记忆被唤醒的概率就大得多。

因此,在记忆的时候,联想出更多与之相关的内容,信息被想起的可能性就大了。

(4)重视输出的频次——复习

复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在大脑中被重复提取的过程。

每复习一次,就输出一次。

良好的复习习惯,使输出更有效率。

书中推荐了复习的4个阶段。

第1次复习:学习后的第2天;

第2次复习:第1次复习1周后;

第3次复习:第2次复习2周后;

第4次复习:第3次复习1个月后。

通过这样的复习方法,海马体会将信息判定为必要信息,把知识存储起来。

我们总是希望大脑有“超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灵光乍现。

如果不讲究方法,没有“输入”和“输出”,你所期待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

书中的一句话印象很深。

“一个从来不学习、只顾悠闲度日的人,直觉是不会在必要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他的头脑中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试脑科学记不住,可能是你只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