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治痤疮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19340431032125&wfr=spider&for=pc被称为中国版福尔摩斯的她,在《最强大脑》上,2小时内记住《星月夜》、《牧场圣母》在内的5幅世界经典油画的张碎片,完成了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晋级中国战队。
她就是世界记忆大师卢菲菲。这项看起来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卢菲菲坦言,她不是天生记忆超强的人,她的记忆力,来自她一套独特的记忆方法。
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被短暂保存在大脑后,会以向下的抛物线的方式被遗忘,这条抛物线叫“遗忘曲线”。例如你记住的10个互不相关的单词,在前4个小时后大概只能记住5个,在24小时后剩下个,48小时后只记得2个了。
卢菲菲就是破解了遗忘曲线的奥秘,打破遗忘曲线的魔咒,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成为记忆大师的。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呢?
分类整理,增强知识的紧密关联
当你在记一串手机号码时,是怎么记的呢?是从第一个数字到第11个数字死记硬背吗?这样恐怕记起来很痛苦,也容易忘掉。你试着把它们拆成个小组,--,这样是不是好记很多。
这种记忆方法叫做“组块化”,把信息划分为多个小组,分小组进行记忆,更有利于让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识别,将它们纳入长期记忆中。
又比如当你在背英语单词时,尝试着把同一类型的短语放在一起进行记忆,例如getoff、getup、getdown这些带有get的短语放在一起。这样海马体会将它们判定为同一种类型,将它们关联起来。
在学习时,将知识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这样既能加强信息之间的联系,也方便大脑需要时调用。
大脑和身体是一样的,不喜欢乱糟糟的环境。如果大脑中的记忆是混乱的,当你需要它的时候,大脑并不知道要从哪里调出来,就像你很难从一堆杂物中找到想找的东西。
遵循大脑的记忆规则,科学记忆
假设第二天就要考试,你在前一天晚上把考试的内容一股脑塞到脑子里,结果第二天考试能想起来的却所剩无几,考试成绩自然不理想。
这种状况是不是非常绝望?但很遗憾的,大脑在短期内的容量是有限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记住那么多信息。当太多信息一下子塞到脑子里时,不同的记忆会相互干扰,导致记忆消失或出现混乱。
但好消息是,如果你遵循大脑的记忆规则,记忆之间是可以互相巩固的。因此,短期内强制大脑记住过多信息是徒劳的,只有遵循大脑的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正如哲学家塞涅卡说的,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是篇幅有多长,而是内容有多好。
临时抱佛脚是不可取的,如果非要抱的话,参考遗忘曲线,最好选在临考试前的4个小时内抱。当然,平时的学习和积累才是靠谱的。
反复记忆,增强大脑的记忆容量
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短暂记住的信息记得牢记得多呢?前面遗忘曲线提到短暂记忆在48小时后所剩无几,但如果我们在48小时后重新记一遍,这次遗忘的速度会比上一次要缓慢一些。
我们以为消失的记忆,其实只是存在于大脑中的无意识世界。当我们重新学习时,它们又被调动起来,为我们所用。
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复习,而且要反复复习,骗过海马体,让它觉得这些信息非常重要,从而纳入长期记忆中。
在复习时,时机很重要。在大脑中潜在的记忆能保留1个月左右,因此可行的复习方法是在学习后的第二天、第一次复习后的一周后、第二次复习后的两周后、第三次复习的一个月后进行巩固,这样才能让海马体判定这些信息非常重要,把它们存到长期记忆中。
复习时重视输出也很重要,因为大脑的模式是“输出依赖型”。当复习时反复进行测验和输出时,海马体会认为这些信息被反复调用,想必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归到重要信息中。
因此,只有认清了大脑的记忆模式,遵循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骗过海马体,科学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