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苑心理工作室心理知识小科普 [复制链接]

1#

常见的心理小知识

你get到了么?

#01神秘的“顿悟”

牛顿在年酷热的夏天,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冥思苦想。这位24岁的年轻人抓了抓自己的鼻子。一个苹果啪地落在他的门脑上,他一下子就发现了万有引力。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但是,直觉并非“偶然所得”,其实是“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

由于人们长期研究使得大脑因疲劳而处于抑制状态,思维变得有些迟钝。这时,如果让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把注意力转移一下,大脑就会重新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动也格外敏捷,就有可能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产生认识上的突破和飞跃。

从心理过程上看,顿悟是一个瞬间实现的、问题解决视角的“新旧交替”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新的有效的问题解决思路如何实现,二是旧的无效的思路如何被抛弃(即打破思维定势)。心理学家以谜语作为材料,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精确记录了人类的大脑在实现顿悟的一瞬间的活动状况。结果显示顿悟过程激活了包括额叶、颞叶、扣带前回以及海马在内的广泛脑区。心理学家们认为,顿悟过程中,新异而有效的联系的形成依赖于海马,问题表征方式的有效转换依赖于一个“非语言的”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而思维定势的打破与转移则依赖于扣带前回与左腹侧额叶。

#02“舌尖现象”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那个词明明就在那里,但是我们却不能把它完全说出来。这种现象叫“舌尖现象”。

舌尖现象是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来自于多方面,比如对有关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的回忆掩盖了所要回忆的那部分特征,

又比如回忆时的情境因素以及自身情绪因素的干扰等等。大约有一半的时侯我们的记忆会在一分钟之后变得畅通,而其他时侯我们则需要几天的时间来恢复记忆的畅通。而消除了抑制,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

#03算命真的很准么?

实验过程

曾有这样一项心理学实验,实验者先让参加者做了一份人格测验,然后拿出两份结果让他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平均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研究结果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却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