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樊登讲书中说过,孩子面临突发的急性压力,脑瓜子会变得不灵光,肢体表达功能也被弱化。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
朋友儿子小丁,就是典型的易受惊吓体质,正弹着钢琴,妈妈突然过来“查岗”。孩子瞬间手足无措,琴谱忘得一干二净,十根手指头也不听使唤。
压力真的会造成小孩变笨?这其中确有一定的脑科学依据。处于异常紧张的氛围之下,人类大脑便会释放压力荷尔蒙皮质醇。这是一种身体本能产生的应激激素,可以帮助肝脏消除因压力带来的毒素,并且有效缓解上火、长痘、起泡等健康问题,起到消炎作用。
然而,皮质醇过高对人体可不是什么好事。随着它的分泌量和频率增多,大脑内部出现交通堵塞,进而产生收缩和记忆障碍。父母一直打压式鞭策子女,皮质醇含量保持高位,长此以往会对孩子大脑造成慢性伤害,身心受损。
皮质醇增多,影响海马体细胞活跃
被母亲强大的威严震慑背后,其实是小丁大脑中相关细胞激烈斗争导致的结果:受压力刺激,皮质醇急剧增多,负责大脑提取记忆的海马体细胞活性被“突击碾压”。
当它被抑制甚至消灭萎缩时,娃儿便会出现大脑空白,成为大人口中智商突然下线的“笨小孩”。
长期压力,大脑形成慢性伤害
突发的急性压力虽然会引起皮质醇增高,但不足以对大脑形成持久性伤害。一只斑马从开始遭遇猎人埋伏,到最后逃脱困境,皮质醇经历了急速分泌到逐渐分解,过程也不过三四个小时。同样,小孩如果只是偶尔被臭骂一顿,通常很快就会笑颜如花,而皮质醇水平最多24小时内便可恢复正常,小脑瓜不治而愈,依旧鬼马跳脱。
慢性压力才是真正的隐形杀手。字面来说,就是慢慢地折磨你。比如我们大人,老板要求的工作KPI太高,感觉无法完成却又不能任性辞职,每天便处于焦虑,压抑的情绪之中,心灵“负重前行”。而当孩子身处被压制管控的成长环境下,他的皮质醇分泌不会像斑马突破险境那样高起高落,而是持续停留在一个较高水平,海马体始终被抑制,大脑便一直被“慢性伤害”。
这三种教育方式,孩子压力过大反变笨
所以,如果宝宝小时候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却每况愈下,那可能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正对他们造成慢性压力,大脑被活跃的皮质醇控制,小孩出现情绪化,记忆力变差等问题。
第一种:棍棒之下出人才
不少父母坚持“不打不成器”,奉行“棍棒教育”。殊不知,经常被训斥责怪,甚至被“暴力”管教,小孩的压力指数飙升,皮质醇激素居高不下,海马体的功能势必受损导致记忆力退弱,成绩自然直线下滑。
孔子一生从未用戒尺鞭策学生,说过最重的话也不过“朽木不可雕也”。“高徒未必出严师,慈母不定多败儿”,想要孩子听话懂事,不妨多给他们信任和包容,学会自律自觉。内心富足才会日益强大,未来有所建树。
第二种:用睡觉的时间和别人赛跑
曾经看到一则消息,父亲怕儿子学习偷懒睡着,于是经常给他“头悬梁”。这种极端行为虽是少数,但大多家长的确相信”晚睡的鸟儿有虫吃”,挤出睡觉的时间和别人争分夺秒。
年三位科学家证实“睡眠不足对大脑有巨大伤害”,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缺觉”会导致大脑皮质z醇的分泌,进而伤害海马体,孩子越来越s。如果小朋友连续几天复习到半夜,再熬下去反倒适得其反。让他“充电”睡个好觉,醒来后活力无限,学习必然事半功倍。
第三种:多多益善
“作业写完了也别偷懒,再做套数学卷子”“别玩了,快考试了,错题本再看一遍”,家长似乎看不得孩子荒废任何时间,总觉得他们“需要敲打,施加压力”,否则就是浑浑噩噩,不知所以。
每逢月考之际,小月便特意腾出时间,带孩子复习巩固,背课文记重点。几次下来她发现,每次只要自己过度干涉,小孩的成绩反倒不如平常。过满则亏,高压复习导致皮质醇增加,孩子记忆力失常,考试结果也就不尽人意。
结语:
“吾日三省吾身”,教育孩子之前,家长也需要先反思自己。长期严苛要求,孩子忍受的慢性压力,尤如背着一个“沉重包袱”,跑不快,飞不高,成人的世界没有退缩,娃娃们又何尝不是。想要子女未来有更广阔的天地,家长最好停止过分严厉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内心富足,而不是从小伤痕累累,寸步难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