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马汽车将在岛内布局2000台氢燃料汽车 [复制链接]

1#

#汽车圈快资讯#

日前,海马汽车于海口建成“光电氢一体站”,日产能可达kg氢能,加注可达每天kg、未来可以翻倍;在十四五后期及海马汽车将投入约台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进行商业运营,在海南岛打造出“氢能交通干线”。

押注氢能、海马前景如何?

海马汽车总是会搞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不过基本都没能真正玩转,在于马自达汽车和一汽纠葛了多年后,海马最终“回到海南”开始走自己的路;然而从这次的氢能车辆布局来看,也许海马走了一次倒退的路,曾经的海南马自达之所以要挂靠一汽,原因是其不具备面向岛外销售车辆的资质。现在的海马虽然有了资质,可是规划的氢燃料电池车又是面向岛内市场,重点是只能面向B端,也就是公务用车、商务用车、共享出行,说白了海马自己也是明确知道这种车面向个人用户是没有市场的。

氢燃料汽车存在的问题在这次发布会上都能通过细节来找到,咱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所谓的“光电氢一体站”概念如下:

光伏发电

电解制氢

氢能加注

制氢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除了用电解水以外,其他以水铝制备、消耗化石燃料制备的方式无一环保,所以“只能用电制造电”——通过光伏板发电,发电后用电解水的方式制造氢;氢能加注到车辆上之后,本质为通过燃料电池进行氢氧反应发电,随后为动力电池组充电并同时为电机供电。

简而言之,氢燃料汽车不是装备直接燃烧氢的内燃机的“燃气车”,而是用氢能发电(增程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每次能量的转化都会存在损耗,电解水制氢的损耗是极大的,氢在燃料电池里发电的损耗也是极大的、效率基本不比高标准阿特金森或米勒循环的热效率高。最终是浪费近乎三倍的电能制氢,再用氢能发电驱动车辆,这样搞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省下十几分钟的时间!这个时间成本太高了。

光伏发电的效率也很低,一般光伏板按照功率装机,但为了便于理解可以用“㎡”来讲解;现在高标准的单晶光伏板可以做到1㎡大约瓦左右(大部分在“以下”),其概念是良好光线条件下每小时可以发电0.2kwh(度)。海马汽车的一体站说是每天能产大约kg的“绿氢”,也就是用电解水的方式制造的氢,可是每一公斤氢制备出来就需要消耗大约60kwh左右的电能哦。

按照平均光照时长7小时(绝对属于高标准),1㎡光伏板每天发电1.4kwh,制备一公斤氢则需要大约42.8㎡的电池板;这只是平均值,那么海马一天要生产kg的氢,至少需要接近㎡的光伏发电板。

这个数据只是粗略计算,海马汽车一体站压根就做不到,它依托的是海马汽车厂里的“5兆瓦级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问题来了,一个小小规模的、所谓的“绿氢站”,背后就得是一个规模如此大的光伏发电站,氢能电池车还有普及的价值?看不懂,感觉这就是个玩笑。知道瓦左右的光伏板是什么价格吗?感兴趣就去搜一搜吧。

「kg」的氢能够多少车使用?

海马汽车的数据是可以满足每天台氢燃料电池车的正常使用,这个说法应当是未来达到kg/天之后吧;氢燃料电池组的转化效率比较低,一公斤氢能转化出20kwh左右的电能就算不错,一般微型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耗在10kwh左右,这是不开空调的标准;紧凑级和中型车要达到平均15-20kwh,SUV/MPV等车型如果以高速通勤为主的话,电耗会在25-35kwh之间。

也就是说一公斤氢能转化出的电,不见得能满足车辆行驶公里。

就按照公里计算吧,一台车加注5公斤左右的氢能尚才能实现大约公里的续航里程,海马氢燃料车只是用户B端用户,车辆的单日续航里程肯定不低;而且海南的高速公路是免费通行的,因其费用计入了燃油里,那么这些车每天都有可能行驶两三百公里。也就是每天可以消耗2~3公斤的氢,以3公斤为参考,kg的产能只能满足35.66台车的使用,如此高成本的“光电氢一体站”也就是这个水平哦。

最后算一算用车成本吧,海马汽车只是搞了这么个试点,光伏发电站的成本、加氢站的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等,归拢包堆加在一起是以后的资本市场面对加氢站要考虑的成本投入。

巨大的成本投入决定了什么?

决定的是氢燃料的价格必然高!

可以预测的是氢燃料汽车不普及还好,作为试点不讨论成本;可是普及后的用氢量会非常大,氢能的价格也许会相当离谱。重点是现在为了控制电能的消耗已经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限制,从垃圾产能的控制到网络虚拟市场的控制的力度都非常大,而氢能个人认为一旦普及则是在海量的浪费电能!用电解水的方式制氢、不能电能来自哪里,它的耗电量都将会是电动汽车的数倍之高。

综上所述,氢燃料汽车有发电用的燃料电池成本过高的问题,车辆有造得出不见得能卖出的“缺陷”,相同价格可以选择高性能与品质的电动汽车,似乎不会有多少消费者会为1氢燃料电池车买单;所以主推这种技术的日韩德的氢燃料电池车的销量都极差,在国内市场里目前似乎还没有面向个人用户市场销售掉的氢燃料车,极少数的车和极少数的加氢站都是在“试炼”。

那么未来的氢燃料价格再不可控的话,这样的车就真成了摆设了,现在日本氢燃料车的通勤成本已经相当于2.0T的燃油车;所以个人不看好氢燃料汽车,这种技术陆续被多家车企放弃是有道理的,海马汽车押注氢车,也许未来还有可能难以出。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