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青少年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培养的研究49428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费用贵吗

关于青少年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培养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中国论文


摘 要 青少年运动员是整个运动界最具有生命力的生源,在我国运动员新老交替,成绩日益翻新的历史洪流之中,青少年运动员则代表了鲜活的希望与源源不断的动力。由此可见,关注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并对其特点研究针对性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河北省第七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为中心,展开了对于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一系列调查,拟在试研究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方向及其突破点,希望可以对该项目的训练有所裨益。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身体素质 训练方法


青少年运动员,这里尤指16岁到19岁的运动员。介于这个年龄之间,我们不难发现,基础力量和速度,包括节奏和协调性,都是在这四年期间逐渐起步直至成型的。一个成年运动员的各方面条件基本稳定,所以如何抓紧青少年培养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如何制定计划方针,是本人此次研究调查的重点。


一、成绩与运动员水平的研究


在河北省第七届青少年运动会的调查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数据:石鑫成绩1.65米,史欣欣成绩1.62米,孙凯彤成绩1.59米,年龄均为17岁,我们发现,前八名运动员的成绩上下浮动是较大的。本人调查得出了几点结论:一,运动员从业年限并不相仿,获得冠*的运动员训练五年有余,而二三名的运动员均在三年之内从事跳高项目,接触技术的时间并不深。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相差甚远,通过统计我们发现,运动员的基础力量的差距,是此次比赛名次差别的一个诱因所在。力量达到120公斤(深蹲)的运动员成绩较90公斤的运动员存在明显的实力差异。此外,运动员之间的能力也是良莠不齐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实际的训练手段以解决。三,技术能力的差异,从事跳高项目时间较短,另有其年龄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原因,在专项技术课的累积训练时长是有明显不同的,这导致了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的能力,在相对于累积消耗运动量的对比上,具有较多训练技术能力的运动员明显占优。


二、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现状以及训练办法


在后续的问卷调查中,我们针对几名具有一定身体素质基础的运动员的脚踝力量,短程速度(30米),以及起跳高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跟进。拟在调查青少年运动员在跳高项目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在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之后有何变化。


在为期一周的第一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脚踝力量和短程速度及起跳高度能力较强的运动员能发挥出更好的成绩,而相对较差的运动员则成绩略低。进行这三项的练习,是根据本人从事跳高多年训练经验所采取的试用手段。在跳高项目中,我们不难发现,脚踝力量占优的运动员,在起跳瞬间的发力相对集中且巨大,足以支撑运动员在挑战高度时的需要。而短程速度是运动员在比赛时相对速度要求的一方面保障。另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特地增加了起跳高度这个测试项目,这是对新型研究项目的一种探索,在本人调研考察过程中,有所发现的是,起跳高度,作为一个运动员非先天性条件的一个指标,可以通过专一的、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加以练习,而非依靠大力量的身体训练或者随年龄增长的能力提升而提高,在青少年阶段经过有计划的身体素质培养,是可以令该运动员产生质的飞跃的。


关于脚踝练习我们采取的手段有:平衡垫转腿。运动员单腿站立于平衡垫上,另一条腿抬起做横向摆动,幅度尽量摆到最大,双臂保持侧平举,要保证身体的直立,不能倾斜或摇摆。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脚踝的能力,膝盖的力量,这种重复训练不仅可以单纯的防止伤病,还能够增强在转体过程中的蹬伸能力,是脚踝稳定性的必要手段之一。


在30米速度方面我们采取的手段有:一周两次30米短速度课,第一次练习采取计时跑的手段,一组6次,共两组。第一组的30米跑不计时,令运动员去适应30米冲刺的速度。在此期间应督促其跑的步频及技术动作,并以良好的技术动作完成计时的第二组。第二次练习为30米折返跑,采取不间歇的方法,共6次(即3次折返),锻炼运动员的短程冲刺能力,以及心肺功能。


关于起跳高度我们采取的手段有:跳高起跳动作50米,垫步跳动作50米两个动作为一组,共计6组。跳高起跳动作应注意反应灵敏,脚踝发力集中,不拖泥带水。按照要求做到,爆发力与身体动作协调一致,动作流畅不僵硬,发力意图明确。垫步跳则更多的要求了运动员的双侧协调性,有张有弛,注意动作的正确性。


三、总结


青少年运动员正处在身体和智力的开发阶段,如何制定其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方向之后如何分布计划,这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未来成绩水平、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此次研究的跳高项目,本人具有一定从业时间,相对较为了解该阶段运动员的发展动向,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也是非常可观的。这可以证明,对于青少年跳高运动员,或者对于青少年阶段的运动员来说,有针对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更多在比赛及训练中发现青少年运动员所存在的不足与长处,通过有明确计划的训练,达到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培菊,贾庆彬.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归因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1.10(27).


[2] 魏有为.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26(6).


[3] 李艳霞,张建永,孙巧峰.教练员素质水平队员训练心理的影响研究[J].训练研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