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在7岁时就拥有一种天赋,只要听到某种演奏,马上就能准确分辨出音高,这种天赋叫做“完美音高”。还在儿童时期,莫扎特就环欧洲演出,8岁写了第一部交响曲,12岁创作歌剧,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天才。
但逐渐有研究发现,所谓完美音高的天赋在讲声调语言的亚洲人中很常见,比如汉语,越南语等。在汉语中,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yi这个发音,一声和二声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那是不是亚洲人天生就有这方面的基因?
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有亚洲血统,但长大后不再讲声调语言的人,结果发现他们具备完美音高的可能性并不高于其它种族。所以,是否学习过声调语言,可能更能决定是否具有完美音高的能力。
日本一位心理学家在年做了一个实验,招募了一批没有完美音高能力的儿童进行专门的培训,结果这批儿童都具有了完美音高的能力。实验发现,天赋是可以后天训练的。
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但并不出名,就跟很多望子*的父母一样,莫扎特父亲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就开始教他学习小提琴。经过几年的训练,在7岁时莫扎特能够具备完美音高的技能似乎并不是那么神奇。
在奥运会跳水项目中,空翻两周半是入门动作。但在年的奥运会上,一位跳水运动员因为做了空翻两周半差点受重伤,一度让奥运会考虑要禁止跳水项目。同一年的奥运会马拉松冠*成绩是2小时55分,但今天,这个成绩已经被刷新到2小时2分。
多年前的冠*记录只是今天的参赛资格成绩。
训练让人类的物理极限不断提高。
如果你去过伦敦,会发现城市路网极为复杂。伦敦市区几乎没有直的道路,弯弯曲曲,而且还有很多单行道和断头路,开车非常困难。但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却有惊人的识路能力,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乘客送到任何想去的角落。这些司机有什么天生的能力吗?
带着这个疑惑,伦敦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做了一个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扫描了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发现他们的海马体,大脑负责记忆的部分,比普通大很多。但新司机大脑的海马体和普通人并没有差异,随着他们驾龄的增加,海马体也在变大。
也就是说,训练会让人的大脑发生变化,如同我们锻炼肌肉一样。
而很多实践也证明,经过合适的训练,我们都能具备完美音高的能力,和莫扎特一样。
那如何训练我们的大脑?掌握一种我们本来不具备的能力呢?
●1、定义明确的目标●
如果想要掌握一门新的技能,我们需要设置明确的目标。如果你的目标太大,建议把大目标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就像我们立志成为一个钢琴大师,我们第一步的目标是通过钢琴一级考试。
我们也可以以标杆人物作为目标。莫扎特父亲在培养莫扎特时让他学习当时最杰出的作曲家。
如果你留心观察,很多在职场中进步较快的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对象。
●2、制定计划并投入练习●
如同我们健身需要计划一样,技能提升也需要制定一个计划,计划就像路径一样,没有计划,我们很容易迷失。
另外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投入,这个时候最好把手机放在一旁,避免干扰。如果不能投入,练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你实在不能专注,可以尝试把每次练习的时间缩短,比如从60分钟缩短到30分钟,但在这个30分钟内一定保持全神贯注。30分钟的专注练习,比60分钟的应付效果要好很多。
●3、及时反馈●
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反馈,也就是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如果不对,如何改进。这个时候,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指出你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位优秀的老师可以快速提高你的技能水平。
如果没有老师,也可以使用同行反馈。比如在公司做宣讲,可以请更有经验的同事进行点评。
有了反馈,自己才能知道在哪里改进。比如练习英语听力时,在观看英语电影时遮住字幕,自己听过之后再去跟字幕对比,字幕就是反馈。
没有反馈,很容易形成瓶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也许工作了很多年,但技能并没有提升多少的原因。
经历并不等于经验。
●4、持之以恒的坚持●
“一万小时法则”很多人知道,指的是如果你想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那么至少需要一万小时的练习。
但只靠意志力的坚持是很困难的。就像有些人办健身卡时,刚开始信心满满,但慢慢就不再去了,甚至把督促自己练习的健身教练拉黑,以减轻心理负担。
在练习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很重要,这会给你持续下去的动力。想想健身房的常客,他们都是喜欢在镜子前查看自己体型不断变化的人,因为他们看到了进步。
如果能找到和你一样的人做朋友,你们彼此的鼓励也会起到很大的动力。
经常会有人说,我不擅长做某某事,或者不具有某方面的天分,很多时候只是没有找到对的方法。只要掌握了对的方法,坚持训练下去,你都能突破自己的潜力。
每个人的能力边界,不是天生的,都有着巨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