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好习惯简单易行,让坏习惯困难重重 [复制链接]

1#

科学家分析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时,他们发现研究对象的海马体——大脑中参与空间记忆的一个区域——比非出租车司机大得多。更神奇的是,当司机退休后,海马体也会逐渐变小。就像身体肌肉对常规举重训练的反应一样,大脑的特定区域会因投入使用而发生变化,并会在荒废后萎缩。

这段话出自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著写的《掌控习惯》一书,由于职业特征的原因,出租车司机每天接送客人往返不同地点,在城市中穿行,如:今天从A点到C点2次,明天从B点到C点3次,以此类推,不同地方到达C点的次数在增加,各处到达C点的位置路线,就会在出租车司机的大脑中形成储存记忆。

每次C地点的往返,大脑不仅会进行路线记忆训练,还会激活一个与这个相关的神经回路。科学家已证实神经元具有可塑性:”做某件事情做得越多,大脑就对那个活动反应越多;它会把被要求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一句话:“习惯成自然”。

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行为通过重复,逐渐变成自动化的过程。所有习惯都遵循类似的演变轨迹,习惯的培养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重复的次数。

做饭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尤其是“包饺子”,以三人为例:我一个人从开始准备到端上桌,一个半小时内肯定完成。先和好面待用、再拌馅、择菜、洗菜和切菜,然后开始包饺子,最后下锅煮熟,一气呵成并不觉得难。因为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包饺子,练习的次数多了,整套过程成为习惯,并能做到熟能生巧。

同事小张最不喜欢做饭,却极爱吃馅,尤其是饺子,可她却说:“他们家吃饺子是一个大工程”,从和面、擀皮再到包,都觉得是技术活,不仅全家上阵,还要耗时半天之久,主要是她们包饺子的次数太少,没有次数积累就不能运用自如。

我和她说,这个事其实挺简单,你平时只要到休息日就做一次,增加包饺子的次数和手感,时间长了就不难了。

一段时间后,小张笑着告诉我,他们现在一周可以吃3次饺子,我惊讶她的进步,她却神秘地笑笑说:“我发现我家门口有一家卖饺子皮的,他家的饺子皮特别好,回家放入馅就能包上,不用把边沾水再包,和自己在家和的面极像,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口感也很好”。

现在小张每周末都把肉馅多拌一些放在冰箱,下班买了饺子皮直接开包,很快就能吃上心爱的饺子,饺子皮让她减少了和面、擀皮的问题,家里大人和孩子每周吃3次新鲜水饺已成为习惯。

小张在家做饭次数不仅增多,还让做饭成了家庭粘合剂,孩子、大人都喜欢,什么问题都在做饭的过程中一起讨论,没有了曾经尴尬问话场面,用小张的话说:“我们家现在的生活是带有烟火味的”,任何一种新习惯的养成,都是从减少阻力或问题开始。

人类的天性就是遵循最省力的法则,越是简单方法可以解决的事情越会被大家接受。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手机给大家提供了很多生活便捷,网上支付功能的出现,直接解决了大家携带现金的困扰,手机支付的应用,为什么可以短时间内就被大众所接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方便”。

手机支付因简单而被接受,多次使用形成习惯,这就是神经学家称之为的“长时程增强”现象。

反之,习惯也会因阻力(困难)加大而改变,手机移动支付的普及,让小偷彻底失业,他们在人多的地方随意作案的习惯已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越是简单易行的事越容易让人接受,重复次数的增多会形成习惯,消除坏习惯的最好方式,就是提高它的执行难度,让人对它变得丧失信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