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一姐
来源|帝呱呱星球
ID|diguaguaxingqiu
这两天偶然刷到一个综艺节目,叫《告诉世界我可以》。里面有一期,讲到杭州的一个6岁小女孩甜心。讲真,看这期节目有点跟看恐怖片似的,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强烈的压迫感。在甜心的家里,贴着一张一周活动安排表。甜心一共有10个兴趣班:主播、模特、英语、滑冰、画画、舞蹈……周一到周日,满满当当毫无空隙,有几天还得赶场子连轴转。早上8:30,甜心就已经在做数学题了,妈妈则一直盘旋在女儿周围。一会儿纠正孩子的坐姿,一会儿训斥:这个题目都做不出来?一会儿掐着表算时间:再过5分钟我们就得走了!甜心上培训班的时候,妈妈在手机上制定第二天的培训计划——日程被细化到了每分钟。上完两个培训班,好容易回到家里,轮到爸爸上阵陪玩乐高。本来以为该可以放松一会儿了吧?结果爸爸的操作也很让我迷惑。爸爸故意把甜心拼好的乐高拆了,骗女儿说是自己不小心碰坏的,就为了测试女儿的耐心。玩乐高,不是为了让女儿放松;而是因为,拼乐高能锻炼专注力。这个家庭,看起来似乎有些极端。但其实,它又代表着一种普遍的家长心态: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是有意义的,不能被浪费;孩子的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个举动,都在被测试、被评价。我都替孩子喘不过气来。而孩子因此赢在起跑线上了吗?并没有。当别的孩子认真参与课堂的时候,她始终紧皱眉头、心不在焉。哪怕是唱歌跳舞做游戏,也丝毫提不起兴趣。节目里有个特别的设置,叫“树洞”,孩子可以跟树洞说悄悄话。甜心跟树洞说的悄悄话是这样的:你平时喜欢妈妈在家吗?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因为妈妈不在家,我还可以玩一会儿。你觉得爸爸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不好的人。你刚刚一直在叫妈妈“假妈妈”,那你的真妈妈在哪里啊?真妈妈丢了。看着甜心笑着说“真妈妈丢了”,作为观众,我的眼圈都红了。我替孩子难过,也替父母难过。我相信甜心的父母做出的这种种安排,是出于爱。只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其中的害。现在的教育有一个吊诡之处:一方面,我们让孩子过着一种被安排、被掌控的高压人生;一方面我们不停的追问,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失去了内驱力?为什么那么脆弱,那么容易抑郁?我们以为这是孤立的两件事,看不到其中的联系。而其实,它们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抑郁焦虑也好,内驱力的丧失也好,它们的配方正是这两个原料:第一,无处排遣的慢性压力;第二,掌控感的失去。这些年,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孩子抑郁甚至自杀的新闻。有很多人,甚至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想不通:孩子成绩优异,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也没有遭遇过巨大的创伤,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他们可能会试图去寻找一个非常显性的原因。比如说霸凌、某一次不能承受的失败等等。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总是房间里的大象,而是房间里的空气。《自驱型成长》这本书里,拿两个孩子举过例子。一个孩子叫亚当,住在芝加哥南区,曾经亲眼目睹自己的哥哥被枪杀;另一个孩子叫萨拉,上私立学校,学习压力非常大,她成绩很好,但是睡眠质量很差,还经常头疼。科学家扫描了这两个孩子的大脑,发现他们的脑扫描成像惊人的相似,尤其是涉及应激反应系统的脑区。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慢性压力对大脑造成的伤害,和遭遇重大的创伤是相似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在脑科学上已经被证实了。如果压力荷尔蒙迅速上升,但马上能回落,这就是健康的压力反应。但如果压力一直存在、挥之不去呢?它会缓慢的、但永久的改变杏仁核,让杏仁核变得很大。这就好像是在大脑中留下了“伤疤”,只需要越来越小的压力,就能触发它一次次的发作。最后,甚至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触发抑郁。而这和掌控感的关系是什么?家长的另一个误解是,如果我们帮孩子把一切安排好,孩子什么也不用操心,就不应该有什么压力。但事实是,失去掌控感,可能是天底下最让人有压力感的事情。人类压力研究中心的索尼娅·卢比安(SoniaLupien)总结了给生活带来压力的事,并巧妙地把它缩写为——N.U.T.S。其中的“S”,就是控制感——senseofcontrol,当一个人感到不能驾驭局势。而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必须坐在自己没办法选择的班级里,必须听没办法选择的老师讲课,还要和没办法选择的孩子相处;他们要面对严厉的老师、排挤自己的同学,上课不能说话,甚至下课也必须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我们那个时代,上课压力再大,下课就可以疯玩,而现在的孩子,即使回到家,也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他们从两三岁,大脑还没发育强大、对压力还极其敏感的年纪开始,就要面对竞争、面对严苛的时间表。这意味着,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失控的、压力永不回落的环境里。所以才有那么多悲剧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悲剧的种子,其实是在日复一日悄无声息中种下并生长的。那么,慢性压力和失去掌控感,又是怎么杀死孩子的内驱力的呢?内驱力,和我们身体里的多巴胺水平息息相关。赢下比赛、获得认同感……所有的这些奖赏性体验都会导致高水平的多巴胺。多巴胺一旦分泌到最佳水平,就会引发“心流”体验。相反的是,无聊枯燥的体验、失控的感觉、慢性压力,会让多巴胺水平逐渐下降。而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孩子的动力也就随之流失了。其实,即使没有这些科学的解释,也能想象其中的联系。试问,一个都没有任何机会去自由探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孩子,怎么可能发现自己的热爱所在呢?兴趣,一定是在自由的探索中闪现,而不是被强行注入孩子体内的。其实,慢性压力和失控的感觉,还会引发很多的问题。比如,压力会让身体分泌皮质醇,而皮质醇会伤害海马体,让孩子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问题。在小甜心身上,我们已经能看到一些征兆。比如,她在兴趣班上,即使面对有趣的歌舞游戏,也展现出的面无表情、兴趣寥寥。比如爸爸妈妈觉得她没有耐心、不够专注。他们觉得这是孩子天生的问题,殊不知,这可能是父母种下的因与果。倾尽全力,孩子并没有赢在,反而可以说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说了这些,我想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一个问题上来:怎么办?面对内卷化、面对剧场效应,或许我们没法做到另辟蹊径、独善其身。那么至少这几条我们应该做到。第一,给孩子留白。允许孩子拥有一些无聊、发呆、瞎玩的时间;允许他们有时间从压力中恢复过来、有机会探索热爱;第二,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感。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做选择、做决定;第三,做好排序。教育到最后,就是平衡的游戏,而平衡点,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家长必须在心里有原则、有排序,在可承受的区间范围内追求最好。但在相冲突的时候,不左顾右盼,而是义无反顾的舍弃。写在最后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你走的是父母为你安排的道路吗?反正我不是。你有没有想尽办法出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反正我有。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根本无法迫使孩子走上我们为他们设想好的路。他们终究还是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在之后的人生中,凭借一己之力修正这条路的方向。我们能给孩子的,要给孩子的,是这种修正的能力,是孤独的面对漫长人生的动力和勇气。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帝呱呱星球(ID:diguaguaxingqiu),这里汇聚了传说中的海淀、西城、顺义妈妈,因为工作与地域的关系,我们能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跟大家分享帝都妈妈的育儿新认知和京城新生活。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十一姐,海淀妈妈,家有小妞儿一枚,原杭州电视台首席记者、央视新闻频道最佳出境记者;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
推荐课程
相信每个父母都在思考: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的人生少一些后顾之忧?「武志红心理」联合「童行学院」郝景芳老师,结合15本经典书籍,带你收获优质亲子关系,培养内心有光,眼里有爱的孩子。30万家长力荐讲师开启亲子关系新视角发展孩子5大内在力量和4大关键能力原价,仅需99元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