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APM这个词在传统叫应用性能监控(ApplicationPerformanceMonitoring)。但是在十年前,CA收购了WilyTechnology以后,这个词被重新定义,Monitoring替换为Management,即应用性能管理(ApplicationPerformanceManagement)。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变化?应用性能监控和应用性能管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ManagementVSMonitoring从软件开发的周期来讲,应用性能监控是在整个开发周期到结尾的时候提供给用户验收的一个标准,证明软件还“活着”。但是现在在中国做软件的企业,没有一家是独立的软件厂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ISV(IndependentSoftwareVendors)。所有软件厂商都是去做一个完整的业务,比如一个游戏、一个旅游产品。这个时候,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要求软件不但要开发完全,还要运营得很好。应用性能监控(Monitoring)仅仅是对应软件的开发周期,但从业务的角度和运营的角度去看,从软件一上线那天开始,到它被其他新版本的软件、或者是业务上的转变所替代掉之后,会有一个很长的运营(Operation)时间,仅仅Monitoring是无法满足的。开发只是软件生命周期很小的一部分,运营才是“大头”。应用性能管理(Management),则是以运营的生命周期来定义的,贯穿软件软件生命周期对软件性能进行监控。对于生命周期很长的软件OneAPM现在最大的客户,大部分分布在电信和金融行业。为什么他们成为OneAPM早期比较大型的客户呢?因为他们的软件镶嵌在完成的业务里,但是并不自己开发软件,比如说电信是有亚信的。由于这种企业软件的生命周期很长,在线上运营可能要不间断地跑3到5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运营业务,提高软件的性能,相关企业愿意投入一些资本去管理软件的应用性能。采用应用性能管理,相关企业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跟他运营有没有相关性,以及如何避免性能风险对他业务造成的损失,这具有相当的意义。对于生命周期很短的软件对于一些迭代更新较快的软件,应用性能管理的意义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软件的生命周期非常短,但是,他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并不短,只要业务还在运作,应用性能管理就是刚需,只是我们需要管理更多版本的性能而已。需要承认的是,由于版本变化迅速,随之而来还有很多挑战,其中最为严峻的是对应用性能的收集变得极为困难。传统的性能分析方式是从日志中寻找bug,那么这时候就有两个问题:第一需要大量的代码修改,第二就是很多的打日志的东西需要设置打日志的级别,否则输出的结果就会完全不一致,有时可能会差几十倍。对于生命周期非常短的软件来讲,使用以上方法对代码进行很多错误的处理、异常处理,进行各种保护,往往就很不值当。综上所述,应用性能管理对于生命周期短的软件也具有重要意义的。应用性能管理的意义
那么应用性能管理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就是以一种简单的方案,遇到应用性能问题时,你简单的实施就能达到你原来复杂实施百分之八十或者以上的效果,显著降低平均修复时间。应用性能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你预计你整个系统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让你能提前做出反应,还可以让你主动的去采取一些措施,避免问题发生。在一个复杂的系统里面遇到系统瓶颈的时候,我们就不必在几百万行代码里面找那十行影响性能瓶颈的代码,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所以回过头讲,原来的性能监控到性能管理间的区别就像河马和海马一样,我们对性能不再仅仅是监控,要做更多主动管理型的行为,把性能当做生产、运营相关的事情一样来看。如果我们深入地分析一些数据,那么性能数据是你除了业务数据之外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比如说你有一笔业务做了块钱,那除了这块钱信息,你还要知道一笔业务流转了多长时间,才在你的系统中处理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如果你能提供这些数据给决策层的话,那么对业务的方向的把握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总体来看,从简单的监控迈向智能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