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0年后,北半球冬季或只有1个多月湾区 [复制链接]

1#
为什么需要上百次试验,才能研制出一个深海潜水器的灯罩?利用波浪能打造“海上充电宝”,需要闯过哪些难关?我国南海区域估算有上千个沉船点,为何开展水下考古工作并成功打捞的不超过10处?80年后,北半球夏季冬季长度会有什么变化?12月19日下午,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广州物联网研究院承办,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和广州市荔湾区科学技术协会支持的格致论道·湾区第27期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5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系列活动在广州市真光中学举办。活动邀请了6位不同方向的海洋专家,面向现场近位学生和线上近40万观众,围绕“那片深蓝,那片海”展开科学分享。陈宗恒“海马”号见证“中国造”走向深海“海马”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m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实现了我国在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自主研发领域零的突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宗恒刚参加工作次年便参与了“海马”号研制项目。当时国内深潜器研发才刚刚起步,团队只能“从零开始”。然而“海马”号的目标一开始便定得很高:既要实现下潜米,深度覆盖我国管辖海域98%的面积;又要把国产化率提高到90%以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这就要求,“海马”号的每个零部件都要能承受住高海压和强腐蚀等深海环境。陈宗恒举例,看似最简单的深海照明灯玻璃罩,却极容易因为深海的压力和内外温差的巨大变化而破损,他们试验了几十种工艺,进行了上百次试验,最终开发了多款针对不同需求的照明灯。得益于“海马”号精准、精细的调查能力,年3月,“海马”号首次下潜便发现了我国第一个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海马冷泉”,不仅让大众对深海冷泉生态系统有了新的认识,还发现了直接赋存在海底的“可燃冰”。年,它还发现了深海散落的文物2处。盛松伟用波浪能发电打造海上“巨型充电宝”如何能将波浪能转化成电能供给海岛和海上设施,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盛松伟研究员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开发海洋波浪能面临两大技术难题:波浪能量大,但波浪周期变化也大,高效利用困难;我国南海台风频发,环境挑战大。一方面,盛松伟带领团队发明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造型酷似鹰嘴的鹰式吸波浮体,具有高俘获、低耗散的特性,使波浪能俘获效率达到70%以上;同时在能量转换系统里面研发了蓄能型的液压转换系统,实现了波浪输入和电力输出之间的解耦,使不稳定的波浪能转化为相对稳定电力,成为真正的“海上巨型充电宝”。另一方面,他们借用太极思想,发明恒张力锚泊技术,“浪来我退,浪退我回”,降低锚泊系统瞬时脉冲力,从而提升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极端海况下的锚泊安全。历经20年发展,盛松伟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半潜式的鹰式波浪能装置,突破了我国波浪能装置无法稳定发电的瓶颈,实现由近岸走向远海、由10KW到KW、由脉冲发电到相对稳定并网的发展,波浪能能量转换技术国际领先。针对深远海养殖“缺装备、缺平台、缺能源”的难题,他们还开发了全球首个半潜式波浪能发电养殖平台,打造集发电、养殖、旅游、制造淡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牧场。管玉平80年后,北半球冬季或只有1个多月和工业革命以前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4℃。“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升高一两度的后果,其实地球跟人一样,体温上升就会发烧生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管玉平说。四季长短是否也有变化?管玉平与团队进行历史资料分析,发现过去近50年北半球温带四季长度确实发生了变化:春秋冬季变短、夏季变长。那未来是什么变化呢?他们用多个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际耦合模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反复比较,得到了未来50年到年的四季变化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到2年,北半球夏季可能长达6个多月,而冬季1个多月。受24节气和钟表的启发,他们把未来四季变化的数据,做成会转动的圆表,更直观地展现全球变暖下的四季变化。他们的研究结果一经发布便“出圈”,不仅引发全球多家媒体报道和联合国减灾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