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开始后,俄军在战场的各种表现不尽如人意,让其军事大国的实力也不禁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俄罗斯的装备真有我们的想象的那么厉害吗?#军情集结号#
但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单面,即便是在俄乌战场,俄也有很多亮眼的装备,比如这款代号为“冰雹”的BM21火箭炮。
它18秒就能齐射40炮弹,让乌军无处遁逃,性能更是远超美制海马斯,是战场上当之无愧的大杀器。
“冰雹”有多强
BM-21采用了类似于传统火箭炮的设计,但具有更大的射程和更大的发射速度。
它通常由一个6x6或8x8的卡车底盘承载,其上装有火炮发射装置。
这些发射装置上装载有40枚火箭弹,这些火箭弹以导引系统进行发射,从而提供了快速连续射击的能力。
多枚火箭弹的发射孔和快速设计能力,能够使在18秒内发射40枚炮弹,仅仅数枚火箭炮,就能实现对敌方的饱和打击,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广大区域造成毁灭伤害。
BM-21的主要弹药是毫米口径的火箭弹,也有其他口径可供选择。
这些火箭弹具有远程射程和爆炸威力,可以有效地攻击敌方目标,如集结区、后勤基地和阵地。
每一枚火箭弹都带有自动稳定翼控制系统,使其能够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并准确命中目标。
BM-21在战斗中展现了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它具有快速部署和撤离的能力,可以迅速调整位置,以避免敌方火力打击。
BM-21被用于支持地面作战并打击敌方目标,它的强大火力和高机动性使其成为苏联(俄罗斯)战场上的一种重要武器。
性能远超海马斯
尽管BM-21是苏联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经研发出来的装备,但是经过改良,其数据性能完全可以跟上时代脚步,甚至赶超了美国在90年代末研发的M海马斯火箭炮。
同样是多管火箭炮,美国并没有在数量上下功夫,而是注重了单发炮弹的打击效果,采用的是毫米的口径。
由于海马斯和BM-21的发射载具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前者在短期内的导弹发射效率是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据悉,海马斯最高只能实现6发齐射,算上弹药填充的时间,BM-21打完一轮的火力覆盖,相当于海马斯打好几轮。
不过,美国这么设计也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对于海马斯的定位更多的是近距离的精准打击,所以减少了单轮发射量,来增加了单枚炮弹的伤害。
从造价成本来看,美国的海马斯单位成本在万美元左右(包括车辆、火炮系统、弹药等等),这要比俄罗斯的BM-21贵上不少。
如果是在战场上正面碰撞,俄罗斯打得肯定会更加有备无患,毕竟成本摆在那里,一换一怎么也是不亏的。
从实战表现来看,海马斯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具有的实战数据可能会更少一些,并且还有很多负面事件影响。
比如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的两枚从海马斯火箭炮发射出的炮弹,由于误差高达米,直接导致12名平民死亡。
高达米的误差是什么概念,如果对方瞄准你,你就在原地趴下,炮弹也不容易伤到你。
当然,这个误差可能是因为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特殊情况,平时肯定没有这么拉垮的。
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海马斯火箭炮的下限真的很低。
而且,海马斯对GPS的制导能力依赖性很强,在年5月份的时候,由于美国的GPS信号受到干扰,支援乌克兰的海马斯火箭炮精度也越来越低,他们现在已经不敢随意发射了。
实战表现
不过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说了,真要谈到实战,BM-21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当初的海湾战争当中,伊军就配备了多台BM-21火箭炮发射车,严阵以待美军的来袭,结果这些大“冰雹”甚至都没开几炮,就让美国人给拿下了。
咱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之前又说到,BM-21是一种地面作战的近程快速射击火箭炮。
海湾战争的时候,人家美国都是从天上对伊军进行的打击,反击天上的战斗机是地对空导弹的事儿,不是BM-21的管辖范畴。
纵观整个海湾战争,美军真正和伊军地面作战的情况又有多少呢?
在此后的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就将BM-21的效果完全发挥出来。
当时的跑军靠着先入为主的优势,占据各种有利地形,让俄军无从下手。
俄罗斯这边直接搬出了BM-21,对各个据点进行炮和打击,那些车臣叛军受不了,一个个都从地下钻了出来。
BM-21的打击相比轰炸机的饱和轰炸,优势在于可以应对多种复杂的地形地势,而且精准度相对要高一些。
即便是被敌方摧毁,损失的成本也不会太高,而轰炸机掠过敌方上空,很有可能遭到地对空导弹的袭击。
更何况,BM-21所使用的炮弹类型多样,更小口径的炸弹成本也要小很多,可以说是将性价比发挥到了最大。
当然,BM-21的实战成就绝非如此,它参与过越南战争、两伊战争、苏对阿富汗战争、叙利亚战争、俄乌冲突等等,可以说是经过实战考验,身经百战的“战士”。
就从这些实战经验来说,BM-21也远超美国的海马斯。
在俄乌冲突中,BM-21同样是俄军的一款大杀器,其40枚火炮的齐射,将乌军炸得四处逃窜。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美国首次向叙利亚部署“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
央视网:《BM21“冰雹”毫米自行火箭炮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多管火箭炮》